• 新闻动态
  •   

    手指书法发展简史及艺术特点探讨

    Click:908

    手指书法发展简史及艺术特点探讨

                                                                        (在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为本人举办书法个展及手指书法研讨会上的论文发言稿)

    今天,由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为我举办书法个展,首先对书画院为展览所作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光临展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艺友、来宾,本人表示热烈欢迎。

    1947年出生于泰安,有“华夏之魂”美誉的泰山,是我书法的启蒙老师,据统计,泰山有历代碑刻、摩崖石刻、匾额等二千余处,2008年,泰山被中国书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山”。在我上小学的时,每经过岱庙,那携刻在块块石碑上的书法家的字像磁石般深深地吸引着我,以至于情不自禁的触摸,在地上用石块临写。稍大些,从著名书法家朱复戡先生学习书法。后又拜王学仲先生为师学习书法。先后临欧阳询的醴泉铭,邓石如的小篆、汉隶张迁碑、曹全碑、王羲之的行书。小楷临魏钟繇宣示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尤其是临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最多,王献之小楷貌柔实刚、结体宽绰、灵秀,和美中寓疏宕之态,章法浑然天成极进变化之妙。在漫长的学书岁月里,即使在文革中,父亲被批斗,家被抄,并被遣返农村当农民、平反毕业后当矿工、宣传干事,直至今日也临帖不辍,把书法当成我生命中最大的乐趣。在有较扎实毛笔书法的基础上我拜著名书法艺术家孟庆甲先生学习手指书法。

    以手指代笔,直接蘸墨作书,其作品兼有硬,软笔书法的艺术特质,因此,要了解书法,应首先了解笔触的产生和发展。

    在人类悠久的历史和绵延不断地文化发展过程中,经过人们长期的共同实践,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书写工具。考古学家在四、五十万前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刻有图画和符号的骨骼骨板,并同时同地发现了有色石块和锥形尖骨器。而这些有色石块和锥形尖骨器是刻画这些图画的符号的工具,而这些有色石块和锥形尖骨器就是中国笔的远祖。因此可以断定,硬笔揭开了中华文明的第一页(见“胡蛮《中国美术史》”)。清代刘鹗《铁云藏龟》自序里称甲骨文为殷代的刀笔工具所刻,是我们至今仍在使用的铅笔、钢笔、圆珠笔、粉笔等硬笔的祖源。

    1921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仰韶文化彩绘陶器上刻划的记号,1959年在泰安大汶口发现的约四、五千年前氏族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符号,1974年在莒县凌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图案的象形符号等,以及殷商甲骨文字,线条流畅,刻画简朴,刻多于写。刻是硬笔所致,写则是柔软工具所成,这些柔软工具则是毛笔最早的雏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毛笔的制作工艺不断完善,发展至今日,其品种更加丰富,制作更加精良。

    书画同源、同理。手指绘画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一书。此书载唐人张璪作画,喜用秃笔,并“手摸绢素”。而手指书法的最早记载则略晚于指画。宋人马永卿所著《嬾真子》中记述温工(即司马光)私第在县宇之西北,诸处榜额、皆公染指书,其法以第二指尖抵第一指头,指头微曲,染墨书之(见《书法研究》1993年第四期姜澄清《指书、指画、盛衰史议略》)一文,作者马永卿与司马光同为宋人,且所记指法十分具体,据此,这段文字可信可疑。司马光在宋代是很有声望的人,而其指法(又称染指书)已可作为榜额,供观瞻、欣赏,足见技巧已相当成熟。至清代指书、指画之风日盛。清人王原祁《画征录》载:清世祖(即顺治皇帝)以指上螺纹蘸墨作渡水牛、神采多姿,经顺治帝躬行,推波于后,于是蔚然成风,所有造诣,有名有姓可查的指书、指画家达数十人。值得一提的是高其佩、李世倬、甘十调等。(见王之海《指画技法》)国画大师潘天寿、钱松喦等指画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中国画以线立骨,中国书法也就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说,指画的线条与中国书法线条包含同样的艺术含意。试观潘天寿先生所作指画“晚霞”、“梅兰泉竹”,钱松喦先生所作“罗汉岩”以指书所提的边款,使指如使笔,指不到意亦到,指到神随,活泼灵妙且出神入化,其线条如刚筋铁骨,天真拙趣,在枯涩中见苍厚、流畅中见沉稳、飞动中见力度,线短意连,且有很强的金石之气。我的老师孟庆甲先生1980年一副指书行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见《当代楹联墨迹选》,“奋进”见《百位书画名家作品集》,线条古拙苍劲,虚实相间,精细变化得体,其线条如锥划沙、印印泥,且灵动多变。对于孟庆甲先生的指书取得的成就,赵朴初先生曾赠诗赞曰:惊蛇逐草笔生花,鸢击长空指染霞,不践前人开险径,当今翰墨著名家。启功先生诗曰:润枯丽苍浑一体,金错玉烛人称奇,仙指神功笔难到,继古承今树新旗。林散之先生为其题字:“巧夺天工”。胡问隧先生题字:书壇别帜。王个簃先生看了孟老师的指书后说:指书古来就有,但写的好的不多,你写的好,写得好。1980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为孟庆甲先生举办手指书法艺术展,同年中央新闻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还分别为他制作了专题片。

    手指是指浮肉、肌肉、骨头和指甲组成。用浮肉轻力书写,相当于软毫笔,用重力书写相当于兼毫笔,用指甲书写则相当于硬毫笔。指书的运腕与手笔书法的运腕相同,但运指与运笔的姿势不同,指书运腕时,手指于、与桌面的角度一般保持在45°—70°之间。由于手指粗细、长短不同,蘸墨后不蓄墨、流淌快的特点,五个手指头运指时各有其不同的姿势。但大拇指和中指运用较多,其余三指为铺。五个手指运指方法是:大拇指运行时,其余的手指伸直,掌面与纸面平行;中指运行时,大拇指伸直,无名指和小指抵住掌心,大拇指抵住食指,食指运行时,其余四指握紧,无名指运行时,其余四指握紧,小指运行时其余四指握紧。用上述运指法以指肚及指端着纸,运指较慢,线条随指头上的墨逐渐减少以及指力的轻重变化,出现虚实相济的艺术效果,手指的顺来逆往,转折顿挫,起收提按,其线条拙朴、凝重、厚实而富有韵味,特别肉甲之间能产生飞白的艺术效果,丰富了线条的表现力,使之既具有硬笔的钢劲,又有毛笔的柔美。指书的运指与毛笔的运笔方法基本一样,如逆如平出,涩势提按运行,欲上先下,欲左先右,转折处顿指调锋运行,中锋立骨,偏锋取姿等。所不同的是因手指指缝不突出,行指时锋稍一转驻即可。经多年探索,在纸张的选用上,我用半生半熟的宣纸(又称煮锤宣),手指蘸墨多,纸对水墨的渗化较慢,纸张的拉力和洁白度好,所以容易控制,使线条起止圆融,如籇如籀,富有张力,并有较强的碑刻韵味。

    当然,手指书法与毛笔书法相比,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由于指锋不突出且受手指粗细的影响,不能写太大的字(一般20公分见方以内)另外墨色的变化还不够丰富。

    经多年的努力,取得些成绩。1997年由于文化部和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日本国际通讯社为我在东京举办了个展,其中40副指书作品受到日本书法界的很高评价。2000年出版了指书的的作品集,山东电视台、临沂电视台也多次为我制作了专题,2010年手指书法被临沂市政府列为非文化遗产名录。

    指书这种非用笔段的创造,从本质上讲不是为了求奇,而是为了“造境”,不能把它作为技艺去卖弄,而是为了追求与毛笔异样而独特的书法艺术趣味。对于指书书法我个人的看法是,一幅作品的优劣,不在于用何种书写工具,主要看其作品是否合乎中国书法的法度、章法和神采内涵。

    此次展览共展出手指书法作品九幅,肯定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还乞望各位方家予以指正,谢谢!

    王树民

    2012年4月于羲之故居清逸斋